韓國的室溫超導研究,讓超導這一物理現(xiàn)象,重新進入大眾的視野。
國內資本市場率先給出了反應。阿爾法工場創(chuàng)始人在微博里感慨:“人類從發(fā)現(xiàn)導體到發(fā)現(xiàn)超導現(xiàn)象用了180年,從發(fā)現(xiàn)超導現(xiàn)象到疑似發(fā)現(xiàn)室溫超導用了112年,A股從發(fā)現(xiàn)室溫超導到實現(xiàn)可控核聚變用了60分鐘”,并放出了一張受此消息影響、連續(xù)漲停的某上市公司股價走勢圖。
而杜克大學教授陳怡然今天也在微博提及另外一則信息,美國超導公司(AMSC)股票價格盤前跳漲71%,最高漲幅150%。
毫無疑問,如果室溫超導材料被證實,將是改變人類科技樹的一次發(fā)現(xiàn)。但目前為止,對韓國這一研究的復現(xiàn)還尚在進行中,正面和反面信息都有,還沒有一錘定音的結論。
不過,這并不妨礙我們對超導現(xiàn)象做一番回顧。
就像很多重大科學發(fā)明一樣,超導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其實也是一個意外產物。他的發(fā)現(xiàn)者是海克·卡末林·昂內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
昂內斯1853年9月21日出生于荷蘭,因“對低溫下物質特性的研究,特別是導致了液氦的產生”而獲得19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發(fā)現(xiàn),當一些材料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電阻幾乎完全消失。而他發(fā)現(xiàn)的第一個呈超導現(xiàn)象的材料,是固態(tài)汞。
作為一個生化環(huán)材的頂尖學者,昂內斯的出身是典型的“土木工程”——父親是屋頂瓦工廠的老板,母親有藝術家的天賦。昂內斯是長子,有兩個兄弟姐妹,弟弟門索后來成為著名畫家,妹妹珍妮嫁給了著名畫家弗洛里斯·維斯特。
中學時,昂內斯對文學很感興趣,是學校公認的小詩人。后來,他在廣泛的閱讀中對物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總想弄清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
1870年,17歲的昂內斯中學畢業(yè)后,沒有像母親期盼那樣進入藝術學院進修,而是選擇了格羅寧根大學,攻讀物理學。后來,由于成績優(yōu)異,他轉入德國著名的海德堡大學學習。在那里,他遇到了著名的物理學家基爾霍夫和化學家羅伯特·威廉·本生,并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師生之緣。
有名師指導,青年昂內斯?jié)M腔熱血。1882年他受聘為萊頓大學物理學教授之后,就想改善物理實驗室向低溫實驗研究進軍。
超導是一種微觀物理現(xiàn)象,而昂內斯最早的課題研究,則是宏觀現(xiàn)象。1879年,他靠一篇《地球旋轉的新證據(jù)》拿到了博士學位。在這篇論文中,他給出了新的理論和實驗證據(jù),用更簡單的方式用來證明地球的旋轉運動。
但3年后的1881年,他發(fā)表了一篇論文《液體的一般理論》,被視為他一生對低溫物質性質研究的開始。這篇論文討論了液態(tài)的動力學理論,從力學的角度接近了Van der Waals(范德瓦爾斯)的對應狀態(tài)原理。
所謂范德瓦爾斯對應狀態(tài)原理,是一種描述氣體和液體行為的理論。它指出,所有物質在適當?shù)臈l件下(如壓力和溫度),行為將相似。這個理論是熱力學的基礎部分,對于理解物質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行為非常重要。不過,它并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完全準確,在極端的壓力和溫度條件下,或者對于某些特殊的物質,這個定律可能無法準確預測其行為。
盡管如此,范德瓦爾斯的對應狀態(tài)原理仍然是物理學和化學中的一個重要工具,為我們理解和預測物質的行為,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框架。
總之,從1882年到1923年,昂內斯在萊頓大學擔任實驗物理學教授,并于1904年,在那里建立了一個大型低溫實驗室。1908年7月10日,他首次實現(xiàn)了液化氦,他將溫度降低到了氦的沸點4.2K(-269攝氏度)(K是溫度單位,開爾文,0K又叫絕對零度)。并通過降低液氦的壓力,實現(xiàn)了接近1.5K的溫度,這是當時在地球上實現(xiàn)的最低溫度。他也因此被稱為“零度先生“。
在1911年,昂內斯測量了純金屬(汞,后來是錫和鉛)在極低溫度下的電導率,從而發(fā)現(xiàn)了石破天驚的超導現(xiàn)象。有意思的是,當時的一些科學家,如威廉·湯姆森(Lord Kelvin),認為電子流經導體時會完全停止,或者換句話說,金屬的電阻會在絕對零度時變得無窮大。而包括昂內斯在內的一些人,則認為導體的電阻會穩(wěn)步下降并降至零。
現(xiàn)在,在超導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一百年后,超導研究終于出現(xiàn)了新的重要進展(再次強調,還沒有蓋棺定論的結論)。如果成真,那么信息技術、能源等諸多行業(yè)將迎來重大變革。Nextgov網站曾經給過一些分析,我們在這里摘錄如下:
在能源領域,超導電纜可以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傳輸電力,這將大大提高電力傳輸?shù)男?,減少能源損失。此外,超導材料還可以用于制造大容量的超導電磁儲能系統(tǒng)(SMES),這將有助于解決可再生能源的儲存問題。
在電子設備領域,超導材料可以用于制造無損耗的電子設備,如超導電路和超導電磁鐵。這將極大地提高電子設備的性能和效率。具體到大家關心的芯片領域,將實現(xiàn):
1、能效提升:在芯片設計和制造中,電阻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它會導致能量損失和發(fā)熱。如果芯片可以使用超導材料制造,那么電阻將被消除,從而大大提高能效。
2、性能提升:超導材料可以使電流無損耗地流動,這意味著信號傳輸速度將大大提高,從而提高芯片的性能。
3、尺寸縮?。河捎诔瑢Р牧系母吣苄?,可以設計出更小的芯片,同時保持或提高其性能。
在交通行業(yè),超導材料可以用于制造無損耗的電動機和發(fā)電機,這將極大地提高電動車和電動飛機的性能和效率。此外,超導材料還可以用于制造磁懸浮列車,這將極大地提高列車的速度和效率。
在醫(yī)療設備方面,超導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的醫(yī)療設備,如磁共振成像(MRI)設備,將極大地提高醫(yī)療設備的性能和精度。
在更廣泛的科研設備,超導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科研設備,如粒子加速器和量子計算機。這會提高科研設備的性能和精度。
總之,改變絕對是全方位的。
昂內斯在其《物理學中定量研究的重要性》一文中,提出了他的著名格言“通過測量獲得知識”(Knowledge through measurement)。現(xiàn)在,全世界無數(shù)科研團隊,正在努力通過測量,復現(xiàn)驗證韓國團隊的發(fā)現(xiàn)。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室溫超導體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om-temperature_superconductor
2. CERN:《超導性》
https://home.cern/science/engineering/superconductivity
3. Discover Walks Blog:《關于Heike kamerling Onnes的十大事實》
https://www.discoverwalks.com/blog/netherlands/top-10-sensational-facts-about-heike-kamerlingh-onnes/
4. NEXTGOV:《室溫超導體可能徹底改變電子學——一位電氣工程師解釋了這種材料的潛力》
https://www.nextgov.com/ideas/2023/03/room-temperature-superconductors-could-revolutionize-electronics-electrical-engineer-explains-materials-potential/384532/
5. The Nobel Price:《Heike kamerling Onnes》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13/onnes/facts/
6. 不列顛百科全書:“Heike Kamerlingh Onnes”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Heike-Kamerlingh-Onnes
7. The Conversation:《室溫超導體可能會給電子學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https://theconversation.com/room-temperature-superconductors-could-revolutionize-electronics-an-electrical-engineer-explains-the-materials-potential-201849
8.Physicsworld:
https://physicsworld.com/a/mercurys-superconductivity-explained-at-long-last/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浙江大學團隊提出動態(tài)專家搜索方法,讓AI能根據(jù)不同問題靈活調整內部專家配置。該方法在數(shù)學、編程等任務上顯著提升推理準確率,且不增加計算成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問題偏愛不同專家配置,為AI推理優(yōu)化開辟新路徑。
清華大學研究團隊提出SIRI方法,通過"壓縮-擴張"交替訓練策略,成功解決了大型推理模型"話多且準確率低"的問題。實驗顯示,該方法在數(shù)學競賽題上將模型準確率提升43.2%的同時,輸出長度減少46.9%,真正實現(xiàn)了效率與性能的雙重優(yōu)化,為AI模型訓練提供了新思路。
南洋理工大學與騰訊聯(lián)合研究團隊開發(fā)出Rolling Forcing技術,實現(xiàn)AI視頻實時流式生成的重大突破。該技術通過滾動窗口聯(lián)合去噪、注意力錨點機制和高效訓練算法三項創(chuàng)新,解決了長視頻生成中的錯誤累積問題,可在單GPU上以16fps速度生成多分鐘高質量視頻,延遲僅0.76秒,質量漂移指標從傳統(tǒng)方法的1.66降至0.01,為交互式媒體和內容創(chuàng)作開辟新可能。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通過讓AI模型學習解決幾何問題,能夠顯著提升其空間理解能力。他們構建了包含約30000個幾何題目的Euclid30K數(shù)據(jù)集,使用強化學習方法訓練多個AI模型。實驗結果顯示,幾何訓練在四個空間智能測試基準上都帶來顯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達到49.6%準確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績。這項研究揭示了基礎幾何知識對培養(yǎng)AI空間智能的重要價值。
科技行者旗下編譯團隊,聚焦海外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