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這款重磅產品發(fā)布之前,又有報告暗示稱,蘋果可能先期推出一款高端VR或XR頭顯設備試水。
除了零零散散一些難以與成品直接掛鉤的專利申請之外,近期關于“Apple VR”的資料終于浮出水面。該產品的大部分內部消息流出于2021年初,當時有多份報告和分析師認為,蘋果將于2023年初發(fā)布一款采用前沿技術的昂貴頭顯。
01
"Apple VR"還是"Apple Glass"?
頭顯設備”很可能以預熱產品的形式亮相,通過暖場,讓開發(fā)人員和蘋果設計師為接下來的“Apple Glass”做好準備。
Glass可能會采用與這款VR頭顯相同的技術棧
所有這些技術,都要用到雙鏡頭組合,二者分別顯示略有不同的圖像,最終在大家眼前呈現(xiàn)出3D立體效果。
根據(jù)傳聞,蘋果采取的技術,要比谷歌眼鏡等早期AR試水產品先進得多。谷歌的頭顯設備,只能在鏡頭一角處押往少數(shù)扁平化的UI元素,而且其使用界面更接近智能手表、而非大家滿心期待的VR產品。
而蘋果AR眼鏡的目標就在于此——以更加小巧的外形,提供更生動的圖像呈現(xiàn)。
圖:Magic Leap使用增強現(xiàn)實技術,將數(shù)字對象放置在現(xiàn)實世界當中,但是到現(xiàn)在也沒有實現(xiàn)
于是,“Apple Glass”要想成功,就必須在「體積小型化」和「顯示高效率」之間找到平衡點。
預計會在2025年或之后。
隨著人們對于元宇宙概念的癡迷,大家越來越渴望能在虛擬環(huán)境中相互交流。但也有會議稱,蘋果的頭顯產品主要定位于游戲和開發(fā)工具。
02
"Apple VR"功能特性
1、設計
與AR眼鏡相比,“Apple VR”可以做得更大更重,外觀與現(xiàn)有VR頭顯基本相同。據(jù)稱,其大小與Facebook的Oculus Quest 2差不多,只是正面擁有一塊彎曲的遮陽板。
與Facebook頭顯一樣,“Apple VR”也將是一款內置電池的獨立產品。這就跟PlayStation VR或Valve Index不同,你不需要把它接入游戲PC、游戲主機或者其他外部處理源。
圖:Apple VR頭顯側視圖
,頭帶部分類似于Apple Watch和AirPods Max的結合體。
這款頭顯采取全封閉設計,就是為了營造出與現(xiàn)實世界徹底隔離的完整VR體驗,也可以配合攝像頭,支持AR直通。這就跟“Apple Glass”形成了鮮明對比,后者是通過透明鏡片,讓用戶直接觀察真實環(huán)境。
據(jù)報道,這款頭顯外表將采用織物覆蓋。雖然蘋果家的產品總愛使用金屬外殼,但織物表面應該有助于減輕設備重量。它還可能支持可替換頭帶,據(jù)稱蘋果正在制作一款帶有內置電池的頭帶原型。
分析師郭明錤在2021年12月的報告中提到,這款頭顯的重量應該在500克以內,而第二代機型則會更輕。
2、處理器與顯示器
針對VR應用需求,蘋果可能會為這款頭顯提供M1、M1 Pro或M1 Max的定制化芯片版本。
“Apple VR”還將搭載分辨率遠超現(xiàn)有VR產品的高清顯示器。在目前市面上的同類頭顯中,HP Reverb的分辨率最高,單眼可達2160 x 2160像素,組合分辨率可達4320 x 2160。
所謂“紗門效應”,是指早期VR頭顯因分辨率不足,而導致肉眼直接觀察到像素顆粒的現(xiàn)象。8K顯示器還將提供更加逼真的環(huán)境,增加用戶的整體臨場感。
「合并注視點渲染」的方式達成目標。該技術能夠跟蹤用戶的眼球,僅優(yōu)先處理用戶視覺焦點處的圖形細節(jié),與之對應,用戶視野中周邊部分的虛擬圖像質量會相應下降。
但注視點渲染的前提是:實現(xiàn)超精確的眼動追蹤,這在目前大眾市場上的VR頭顯中仍未實現(xiàn)。而一旦蘋果公司搞定了這項技術,中心渲染點處的高保真圖形將獲得更好的執(zhí)行效率,在節(jié)約處理資源的同時,確保視覺細節(jié)不出現(xiàn)任何顯著下降。
2020年的一份報告顯示,蘋果的VR或AR產品將采用索尼公司提供的OLED面板。但也有報告提到,蘋果將使用micro OLED顯示器,而非標準OLED面板。
3、操作系統(tǒng)
每款蘋果產品都運行著某種操作系統(tǒng)與配套軟件,這款即將推出的VR頭顯也不例外。根據(jù)泄露代碼與內部文檔,我們基本摸清了蘋果對于新操作系統(tǒng)的命名思路。
圖:早期AR頭顯Magic Leap 1的營銷效果圖
“rOS”或者“realityOS”。目前,realityOS的商標已經被一家名為“Realityo Systems LLC”的公司注冊,而此消息的公布時間為6月8日,與6月6日蘋果WWDC大會日期非常接近。
權威人士也認為這絕不是巧合,因為有會議稱蘋果正在籌備其AR頭顯設備,并計劃在WWDC期間公開發(fā)布??紤]到開發(fā)商需要在發(fā)布之前就了解硬件信息,著手開發(fā)消費級軟件,所以以上消息應該就是蘋果打出的一套組合拳。
4、攝像頭與手部追蹤
蘋果的頭顯原型將包含前置攝像頭——用以實現(xiàn)部分AR功能,并支持手部追蹤。
目前的VR頭顯主要依賴于「運動控制」,其原理類似于Wii游戲手柄,其中包含能跟蹤用戶手部活動的運動傳感器。在Valve Index當中,甚至可以追蹤用戶的手指運動。因此在佩戴頭顯時,用戶往往能看到畫面中出現(xiàn)一雙與控制器同步運動的虛擬手掌。
圖:Memoji使用面部跟蹤,為人臉特征設置動畫
由于頭顯本身會擋臉,所以它會用攝像頭來跟蹤面部表情并自動生成相應的Memoji表情。
作為Apple VR頭顯上的另一項重要功能「SharePlay」,將允許玩家們在VR交互過程中一同觀看電影、聆聽音樂。
頂針的設備,借此實現(xiàn)軟件控制。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這款配件是會與“Apple VR”捆綁提供,還是選擇單獨銷售。
蘋果曾在2020年的iPad Pro與iPhone 12系列產品中使用過這項技術,顯著改善了AR體驗中的環(huán)境映射功能。它能更準確地將虛擬對象放置在真實場景當中,同時增強手部追蹤的效果。
郭明錤表示,Apple VR頭顯將配備15個攝像頭,共同實現(xiàn)追蹤與生物識別功能。其中8個用于傳遞圖像,確保佩戴者能夠在頭顯的遮擋下順暢觀察真實世界;剩下6個用于生物識別,具體識別哪些因素還不明確;還有1個將用于環(huán)境檢測。
5、冷卻系統(tǒng)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蘋果公司一直避免為移動設備加風扇,但適當?shù)睦鋮s系統(tǒng)對于目前的獨立VR設備來說確實很重要。即使是當下最高效的移動處理器,如果沒有強大的冷卻系統(tǒng),在高強度VR需求下也會面臨過熱風險。
由于VR系統(tǒng)通常是雙鏡頭,確保為兩個鏡頭的視圖提供略有區(qū)別的顯示內容,因此每個鏡頭呈現(xiàn)的視頻都會占用大量圖形算力,同時要根據(jù)玩家的頭部運動而不斷變化。此外,圖像分辨率極高,還要求每秒至少保持在60幀。
這款獨立頭顯還將包含一塊內置電池,這會進一步加劇發(fā)熱問題。面對這些苛刻的條件,風扇對于保持安全的工作溫度無疑至關重要。
6、插入式鏡片
圖:微軟HoloLens采用夾片設計實現(xiàn)鏡片添加
據(jù)稱,蘋果還打算提供定制化可插入鏡片,供玩家單獨購買并插入頭顯設備。
但此類鏡片在某些地區(qū)屬于處方類商品,需要遵循具體法律規(guī)定,而蘋果還沒有確定如何在線上或零售門店中解決這方面法規(guī)問題。
雖然專利不一定嚴格對應最終產品,但蘋果確實提交了一項使用液體及壓力即時調整鏡片形制的技術專利。不過目前尚不清楚蘋果是否會將這項專利實際引入VR或AR產品。
03
"Apple VR"價格與發(fā)布日期
目前唯一面向大眾銷售的獨立VR頭顯、且售價超過299美元的,就只有Oculus Quest 2。蘋果的設備將采用質量更高的組件,同時會優(yōu)先保護用戶隱私。
這么高的價格,肯定會衍生出相應的商業(yè)模式——例如硬件租賃或者承諾支付軟件訂閱費用。HoloLens也具有類似的商業(yè)模式,只是蘋果這邊可能會將這款產品定位為消費級和商用級買家。
也許這次搭載的很多底層技術與軟件內容,接下來可以逐步延續(xù)到尺寸更小、更輕便、更易用的Apple Glass身上。
近期,眾多企業(yè)紛紛進軍增強現(xiàn)實、虛擬現(xiàn)實以及元宇宙這片藍海市場。雖然蘋果還未對元宇宙做出明確表態(tài),但面對這樣一個可能被競爭對手肆意瓜分的新世界,蘋果顯然不可能袖手旁觀。
8K顯示器等高端組件也確實讓Apple VR的制造難度更上一層樓。
如果消息屬實,那相信后續(xù)公告將很快放出。
郭明錤還帶來了關于第二代頭顯的傳聞,據(jù)稱“將通過技術改進實現(xiàn)體驗增強”。第二代頭顯還將劃分出多個價位區(qū)間,為消費者們提供高端旗艦與低端入門等版本,且計劃在2024年初發(fā)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浙江大學團隊提出動態(tài)專家搜索方法,讓AI能根據(jù)不同問題靈活調整內部專家配置。該方法在數(shù)學、編程等任務上顯著提升推理準確率,且不增加計算成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問題偏愛不同專家配置,為AI推理優(yōu)化開辟新路徑。
清華大學研究團隊提出SIRI方法,通過"壓縮-擴張"交替訓練策略,成功解決了大型推理模型"話多且準確率低"的問題。實驗顯示,該方法在數(shù)學競賽題上將模型準確率提升43.2%的同時,輸出長度減少46.9%,真正實現(xiàn)了效率與性能的雙重優(yōu)化,為AI模型訓練提供了新思路。
南洋理工大學與騰訊聯(lián)合研究團隊開發(fā)出Rolling Forcing技術,實現(xiàn)AI視頻實時流式生成的重大突破。該技術通過滾動窗口聯(lián)合去噪、注意力錨點機制和高效訓練算法三項創(chuàng)新,解決了長視頻生成中的錯誤累積問題,可在單GPU上以16fps速度生成多分鐘高質量視頻,延遲僅0.76秒,質量漂移指標從傳統(tǒng)方法的1.66降至0.01,為交互式媒體和內容創(chuàng)作開辟新可能。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通過讓AI模型學習解決幾何問題,能夠顯著提升其空間理解能力。他們構建了包含約30000個幾何題目的Euclid30K數(shù)據(jù)集,使用強化學習方法訓練多個AI模型。實驗結果顯示,幾何訓練在四個空間智能測試基準上都帶來顯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達到49.6%準確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績。這項研究揭示了基礎幾何知識對培養(yǎng)AI空間智能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