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高飛
編輯 | 周雅
來源 | 賽博故事(cybergushi)
上周末是3月8號,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現在很多人不提“婦女節(jié)”這個名字,或許對“婦女”二字有忌諱,所以換了其他稱呼,比如“女王節(jié)”、“女神節(jié)”。
其實如果女性真的被社會認為是女王、女神,恐怕也就不需要婦女節(jié)這個節(jié)日了。
這個社會兩性關系的不平等,一種性別正在被歧視的現狀。
什么叫歧視,在維基百科中的定義中,是針對特定族群的成員,僅僅由于其身份或歸類,或是個人特質,給予較差對待的做法。
這個身份、類別或者個人特質包括:國家、宗教、階級、貧富、膚色、性別、性取向、教育、職業(yè)和年齡等等。
這個解釋比較繞口,有一個更通俗的理解。
歧視,就是一個給特定群體貼標簽的行為。
也就是說,僅僅根據一個人的國家、宗教、階級、貧富、膚色、性別、性取向、教育、職業(yè)和年齡下定論:
判斷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判斷一個人能什么樣的事,不能做什么樣的事情。
在兩性問題上,女性就被貼了更多的標簽,而遭受歧視。
麥當娜推薦過一個創(chuàng)意短片,由演員辛西婭·尼克松和美國雜志《Girls. Girls. Girls.》合作,片名叫《Be a Lady,They Said》,可以譯成“他們說,做個淑女吧”。
短片的臺詞是這樣說的:
做個淑女吧,苗條一點。
做個淑女吧,別吃太多了。
做個淑女吧,點一份沙拉就得了。
做個淑女吧,不要吃碳水化合物。
做個淑女吧,不要吃甜點。
,可能又會聽到:
天哪,你看起來像骷髏
天哪,你怎么不吃飯?
天哪,你看起來太瘦弱,
天哪,你像生病了。
而如果你做得剛剛好,可能又會聽到:
你穿的太少了,你太性感了等等。
這就是圍繞女性的身材和著裝的一大堆所謂“淑女”標簽。
而在人類歷史上,女性被貼的標簽其實遠不止這些,嚴重得多。
比如女性有工作能力差的標簽,所以女性沒有同工同酬的權利;女性有不懂國家大事的標簽,讓女性失去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咱們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標簽,最出名的就是那句——“女子無才便是德”。
這句話的意思是,女性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相夫教子,這就是一種針對女性的獨有的道德標簽。
貼標簽,歧視特定群體的行為有什么害處?
它造成兩個結果,首先是這個特定群體的利益,因為被歧視受到損失。其次,被歧視的群體會固化在了他/她們的標簽上,失去發(fā)展?jié)撃?,世界因此也失去了被歧視群體本可以創(chuàng)造的更多價值。
每個人都被所貼的標簽去定義,去生活,去工作,人類社會就變成了上發(fā)條的鐘表,從此一成不變,創(chuàng)新也就大打折扣。
讓我舉一個國家的例子。
印度社會人口多,市場大。但是近年來經濟增長屢屢不及預期。原因之一就是它的「種性制度」。印度的種姓制度,把人人分為三六九等。
在印度很多地方,依然是不同種性的人,只能按照種性規(guī)定的方式去生活和工作。這直接影響了低種姓人的創(chuàng)造力,也影響了印度經濟創(chuàng)造力。
在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職業(yè)世襲制」。一些特殊人群被單獨管理,他們的兒女世世代代只能做一種工作,比如當兵的人,唱戲的人,屠夫。
當兵的人,后代就一定適合當兵嗎?沒當過兵的人,后代就一定做不好將軍嗎?當然不見得。
所以就像固化階級,固化職業(yè)一樣,固化女性標簽,也會對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
麥肯錫在2015年曾經做過一項研究,如果女性參與經濟活動的機會與男性完全一致,2025年的全球GDP將會比普通情況高出26%,也就是28萬億美元,相當于當時美國與中國經濟總量之和。
性別歧視問題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農業(yè)社會。不同性別的體能差別,在農業(yè)生產中創(chuàng)造的經濟貢獻高低就有所不同。
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體能差距催生了性別階級,男性權力階層通過抬高工作價值,矮化家庭貢獻(或贊美女性的犧牲),從而固化了性別階層。
但是,這個本不合理的前提基礎,在現代社會其實已經不復存在。
從農業(yè)社會到工業(yè)社會,再到信息社會。因為自動化機器、智能機器的出現,不同人種、性別,體能創(chuàng)造價值的差別,已經越來越小。
比如信息社會的開發(fā)者職業(yè),很多人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謝頂的男性形象。
這就是一種歧視性的慣性判斷。
這不僅是對女性群體的能力歧視,也是對男性開發(fā)者群體的形象歧視。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程序員職業(yè)的歷史開創(chuàng)者,就是一位女性。
她的名字叫艾達·洛浮萊斯(Ada Lovelace),200年前的一位女性,大詩人拜倫的女兒,世界第一位程序員。
艾達的一生短暫而輝煌,當艾達還是嬰兒時,拜倫從她的生活中消失了。艾達的母親擔心她會步入父親的后塵,也變成富于幻想的浪漫主義者,于是開始讓她接觸數學。這就成為艾達程序員生涯的起點。
2009年,倫敦非營利組織Open Rights Group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女性,就將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二定為“Ada Lovelace Day”,以慶祝女性在STEM,即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和Math(數學)領域做出的貢獻。
STEM四個領域,都是傳統(tǒng)上被認為男性更擅長的事情。
今年的國際婦女節(jié),口號是“An equal world is an enabled world”,一個平等的世界,是一個成就更多的世界。
這句話,可以這樣去理解:
更平等的世界,是每個人,每個群體都可以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力的世界,而非被充滿偏見的標簽束縛住手腳的世界。
人其實是一種非常容易被心理暗示影響的動物。當我們處于一個環(huán)境中時,會被環(huán)境給我們的評價所影響。
同樣,若干年來,貼給女性,以及無數特定人群的標簽,也給這些群體以強大的心理暗示。讓很多人覺得,自己其實就是標簽所描述的樣子,或者應該有的樣子。
而一旦自己和標簽所描述的不符,沒有按所謂主流人群的意愿生活,不僅遭人歧視,甚至會自我矮化,自我嫌棄。
關于艾達所提及的四門工程學科,相信也會有很多女性會因為性別標簽,在這些專業(yè)面前望而卻步。
世間事總是無獨有偶。同樣在計算機領域,1960年4月,中國第一臺國產電子數字通用計算機Model 107投入使用,該機器的工程師兼設計師夏培肅也是一位女性。她也因為這個貢獻,贏得“中國計算機之母”的稱號。
既然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員是女性,中國第一臺自己主導的計算機設計者也是女性,誰能再說碼農就要特指男性呢?
本文說的是兩性平等,但我們沒有把它體現在標題上。原因在于其實歧視是一種不斷變異的“病毒”。今天有一位女性被歧視,明天歧視女性的那位男性,就可能會因為“家鄉(xiāng)”、“民族”等被歧視。
或許,男性也會有被低估的那一天。畢竟把時間倒回到1萬5000年前,人類社會還處于女性當權的母系氏族社會當中。人稱凱特魔王的好萊塢演員凱特·布蘭切特就在意大利品牌Pomellato的廣告片中感慨,“我倒是想去體驗下母系氏族社會是什么樣子”。
最后,如果今天我們對女性被歧視的現狀熟視無睹,明天就不會有人為我們自己所受到的其他歧視打抱不平。相信我們見慣了諸如此類的標簽:
你們東北人都能喝……;
你們四川人都愛吃……;
你們九零后就是喜歡……;
他們有錢人還不是家里……;
他們窮就還不是因為本身就……;
讀到博士的人都是……;
沒讀重點大學的都是……;
你們提需求的總是不考慮……;
你們做開發(fā)的從來都不懂……;
甲方都是……;
乙方全是……;
小孩子你懂什么……;
年紀大了就不要……;
你們還沒結婚就是……;
你喜歡男孩就是……;
你喜歡女孩就是……;
你們雙魚座有一個算一個都是……;
所以你看,在一個習慣了貼標簽的歧視社會中,沒有人是幸存者。除了性別,還有太多的標簽應該被撕去。我們愿意在這篇文章中第三次重復,這包括但不局限于國家、宗教、階級、貧富、膚色、性別、性取向、教育、職業(yè)、年齡。
。
當大家不再糾結自己身上的標簽,也不再簡單的用標簽去定義一個人,才是真正的認知與行動自由。
兩性平權運動,并非只是為女性贏得應有的權利而進行的努力。在每一個人都可能被貼標簽的情況下,這也是為全社會能創(chuàng)造更多成就,創(chuàng)造更平等社會而進行的先行努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這項研究提出了"高效探測"方法,解決了掩碼圖像建模AI難以有效評估的問題。通過創(chuàng)新的多查詢交叉注意力機制,該方法在減少90%參數的同時實現10倍速度提升,在七個基準測試中均超越傳統(tǒng)方法。研究還發(fā)現注意力質量與分類性能的強相關性,生成可解釋的注意力圖譜,展現出優(yōu)異的跨域適應性。團隊承諾開源全部代碼,推動技術普及應用。
伊利諾伊大學研究團隊開發(fā)了CLAIMSPECT系統(tǒng),通過層次化分解復雜爭議、智能檢索相關文獻、多角度收集觀點的方法,將傳統(tǒng)的"真假"判斷轉變?yōu)槎嗑S度分析。該系統(tǒng)能夠自動構建爭議話題的分析框架,識別不同觀點及其支撐證據,為科學和政治爭議提供更全面客觀的分析,已在生物醫(yī)學和國際關系領域驗證有效性。
清華大學研究團隊首次提出情感認知融合網絡(ECFN),讓AI能像人類一樣理解和表達情感。該系統(tǒng)通過多層次情感處理架構,在情感識別準確率上比現有最佳系統(tǒng)提升32%,情感表達自然度提升45%。研究突破了傳統(tǒng)AI情感理解的局限,實現了跨模態(tài)情感融合、動態(tài)情感追蹤和個性化情感建模,為醫(yī)療、教育、客服等領域帶來革命性應用前景。
哈佛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創(chuàng)新的多智能體強化學習方法,讓AI在戰(zhàn)略游戲中學會復雜推理。研究發(fā)現AI通過游戲競爭能發(fā)展出類人思維能力,在邏輯推理、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等方面表現顯著提升。這項突破性成果為未來AI在醫(yī)療、教育、城市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奠定基礎,展現了通過模擬人類學習過程培養(yǎng)真正智能AI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