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晚間,有用戶開始在微博上吐槽:快的打車被微信屏蔽了。對于很多人來說星期五是快樂的,但對于快的來說也許只能用難忘與黑色來表示。
稍有些互聯網行業(yè)知識的人可能會開始評論說,這是騰訊對于競爭對手下的狠手;騰訊違背了自己承諾的所謂開放原則以及微信思維所提倡的陽光條款……
更為細心的人甚至還還會灌水,說騰訊今天這個行動正是騰訊的“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開始。
因為就在一年前的今天,淘寶屏蔽了微信的鏈接。
這些分析看起來似乎都是對的,起碼乍一看起來是。但事實真的如此么?
2600年前,伊索寓言中講了一個農夫與蛇的故事,說農夫救了一只快要凍僵的蛇,但是當蛇蘇醒之后便本能地咬了農夫,最后殺了農夫。這個寓言告訴人們,對于惡人永遠不能心慈手軟。
對于商業(yè)競爭來說,雖然微信屏蔽快的還沒有極端到寓言中對惡人不要有善舉這樣的哲學高度,但是在商業(yè)的基本競爭法則之下,對潛在對手采取適當的防衛(wèi)措施來讓自己免受傷害或者挑戰(zhàn)(哪怕是潛在的)永遠都合情合理。何況這種行為也并沒有把對手打蛇七寸,讓對手傷筋動骨。
1個月前,海南博鰲,騰訊用一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向外界傳遞騰訊要繼續(xù)做連接與開放公司的聲音。但在這場大會中,人們不應該只注意到騰訊開放的口號,更應該注意到口號之下騰訊誠心謀求與合作伙伴創(chuàng)造和實現共贏的理念。
所謂共贏,在筆者看來就是讓彼此創(chuàng)造雙方都有利并實現更大的價值的可能性。而對于那些只想著謀求騰訊開放的流量和產品紅利,卻忘記執(zhí)手相望共贏方能共存的商業(yè)法則的伙伴,開放對他們來說,只能是一場與己無關的饕餮盛宴。
共贏是開放的底線,沒有誰愿意用開放的姿態(tài)養(yǎng)虎為患,甚至與狼共舞。騰訊會是這樣,其他的互聯網企業(yè)也是這樣;互聯網企業(yè)會是這樣,人類社會中任何一種商業(yè)性活動或者行為也會是這樣。
開放不是一場慈善秀,永遠追求的都是在開放之下彼此互利互惠,實現共贏。
最后,筆者還想再贅述一句,在外界看來,騰訊屏蔽快的打車是要了快的的命,傷了大家的心,挑動了媒體的神經。但是,當理性分析這件小事,深入理解商業(yè)法則中開放的定義,就會發(fā)現,騰訊從未食言開放的承諾,微信思維中的陽光法則依然不會受到挑戰(zhàn)。只是內涵需要我們去共贏共存去加深理解。
其實開放和陽光就像是談戀愛,一廂情愿的結局永遠是且只能是分道揚鑣,各走大道。
對于決定各走大道的小伙伴,那又何必共相為謀呢?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浙江大學團隊提出動態(tài)專家搜索方法,讓AI能根據不同問題靈活調整內部專家配置。該方法在數學、編程等任務上顯著提升推理準確率,且不增加計算成本。研究發(fā)現不同類型問題偏愛不同專家配置,為AI推理優(yōu)化開辟新路徑。
清華大學研究團隊提出SIRI方法,通過"壓縮-擴張"交替訓練策略,成功解決了大型推理模型"話多且準確率低"的問題。實驗顯示,該方法在數學競賽題上將模型準確率提升43.2%的同時,輸出長度減少46.9%,真正實現了效率與性能的雙重優(yōu)化,為AI模型訓練提供了新思路。
南洋理工大學與騰訊聯合研究團隊開發(fā)出Rolling Forcing技術,實現AI視頻實時流式生成的重大突破。該技術通過滾動窗口聯合去噪、注意力錨點機制和高效訓練算法三項創(chuàng)新,解決了長視頻生成中的錯誤累積問題,可在單GPU上以16fps速度生成多分鐘高質量視頻,延遲僅0.76秒,質量漂移指標從傳統(tǒng)方法的1.66降至0.01,為交互式媒體和內容創(chuàng)作開辟新可能。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發(fā)現,通過讓AI模型學習解決幾何問題,能夠顯著提升其空間理解能力。他們構建了包含約30000個幾何題目的Euclid30K數據集,使用強化學習方法訓練多個AI模型。實驗結果顯示,幾何訓練在四個空間智能測試基準上都帶來顯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達到49.6%準確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績。這項研究揭示了基礎幾何知識對培養(yǎng)AI空間智能的重要價值。